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等介绍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
“今年前8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落实9856亿元,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36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97.1万人,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国英说,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加快推进跨省江河水量分配,严格取用水监管,推动长江经济带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全面节水,持续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系统建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完成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顶层设计,实施94项先行先试任务,推进48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实施,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有序推进。“下一步,水利部将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同时,指导地方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
“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围堤进洪退洪设施建设,加强骨干河道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同时,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和河道空间管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说。
水利部不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水利部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改造,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工程网络体系。“十四五”期间,对全国1200多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7亿亩,增加粮食产能近200亿斤。今年安排中央投资166亿元用于581处大中型灌区改造,比2022年投资增加了7个百分点。水利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排体系。
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强化水土资源分析,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十四五”期间新建30处大型灌区,预计可新增灌溉面积15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万亩,增加粮食产能约70亿斤。
全力做好灌溉供水保障。对作物种植结构、需水时段和需水量进行精准分析、滚动预测。对接作物需水情况,加强大江大河、骨干水库防汛和蓄水调度,提前储备抗旱水源,今年春灌、夏灌累计供水2500多亿立方米。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启动全国第一批21个现代化灌区和县区试点,分类制定水价,优化政策供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成一批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李国英介绍,水利部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开展华北地区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深层地下水回补工作。
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30万名,村级河湖长90万名,全面建立七大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2022年,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2.9万个,河湖行洪蓄洪能力得到提升,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2022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18年减少约4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占比由2018年的51%下降至35%,治理区地下水水位实现总体回升。
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等措施,持续改善全国水土流失状况,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PG电子网站 PG电子PG电子网站 PG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