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网站 PG电子PG网站 PG电子禾下乘凉梦,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花垣人民的梦。花垣县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属于典型山区,耕地总面积35.21万亩,县内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如今,“稻田连片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村民收入增加了,种粮积极性更高了。”说起这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变化,吉卫镇夜郎坪村种粮大户龙国银梦想成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花垣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模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路径。2011年以来,全县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万亩,高质高效推进发展步履坚实,农田建设前景广阔,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近年来,花垣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针对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标准高、投资大,上级支持资金有限的问题,花垣县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激励社会资本投入。2022年花垣县农田建设任务3.58万亩,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5728万元,县级筹集到资金1342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在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项目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大大提升了农田建设的质量。
花垣县在全省率先实行“旱改水”项目、“小田并大田”等政策改革,坚持将高标农田建设与产能提升融合推进。2022年,花垣县人民政府在花垣镇岩坝塘村、龙潭镇龙门村、民乐镇洞乍村实施田块整治1089亩,其中小田改大田整治342亩,并在改建区域内修建机耕道、便民生产路、蓄水池;并对田、水、水、林、路、渠进行综合治理。截至目前,该3.58万亩的建设项目可实现新增产能指标储备2.5万亩,预计实现旱改水指标收益720万元。同时多渠道筹集到资金1.48亿元用于县级增加实施的7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暨旱改水建设。通过资源规划整合,亩均投资达19733元。通过实施7500亩的旱改水项目(分两期建设),2022年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已经增加水田面积626亩,预计可实现指标交易约2亿元、新增产能指标储备5000亩。
在2022年高标农田建设选址和设计中,以吉卫镇、石栏镇等重点产粮乡镇为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县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突出重点建设区域,采取集中连片的区域重点投入、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着力打造子腊贡米、崇山卫大米等优质大米品牌。大力推行政策改革和试点,在花垣镇岩坝塘村、排楼村,龙潭镇龙门村3个村建设集中连片面积近2000亩示范片区,亩均投资5050元,在石栏镇子腊村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近年来,花垣县以土壤改良项目为依托,采取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肥种植(紫云英)、播撒生石灰、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多项措施,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促进粮食产能提升。目前,共计在全县12个乡镇46个村推广并发放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12万亩,种植紫云英3.13万亩,播撒生石灰0.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95万亩,改良土壤8.5万亩,科技培训12569人次。培育地力提质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质和量的双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为此,花垣县结合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渠、路、桥、涵、泵、闸等工程纳入长效管护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管护人员固定、管护周期固定、管护范围固定”的模式,按照管护标准和责任,每季度和汛期旱期实施巡查和管护,尤其在汛期旱期、农闲冬季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成为农田水利设施名副其实的“好管家”。并大力推行“田长制”耕地管理责任体系,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田长”,促进“田长制”常态化,并建立高标准农田网格化管护员制度,每村组织2-3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村组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对项目进行管护,充分发挥农田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效益。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3年起花垣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招标工作已全面启动。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建设0.62万亩、改造面积0.8万亩、投融资创新0.08万亩,为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地力水平蓄势赋能。
花垣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建好一片农田,富裕一方百姓,改善一方民生,为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全方位夯实粮食根基,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