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愈发雄厚、动能愈发充沛。水利支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江西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和耕地保护制度,推进灌片整治改造提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从现在起到2025年,针对渠系与高标准农田衔接不畅、灌溉水源不足、渠道淤塞不通等影响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整治改造提升。
《方案》提出,从现在起到2025年,针对渠系与高标准农田衔接不畅、灌溉水源不足、渠道淤塞不通等影响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统筹整合资金,以灌片为单元,特别是聚焦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大、粮食生产能力突出的灌片,开展整治改造提升。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基本解决江西260余万亩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方案》明确,先期实施阶段(2023年9月至12月)针对防范化解今年干旱风险,科学抗旱夺秋粮丰收紧迫任务,抓紧做好各项应对措施。迅速摸清全省农田灌溉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情况,针对初步调查统计约5000处存在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260余万亩农田,要以灌片为单元,制定“一片一策”,建立攻坚行动项目清单库。
针对影响今年秋粮生产的突出灌溉问题,建立清单台账,第一时间加以整改。要统筹开展蓄水保供,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严格细化用水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旱情,尽快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做好农田灌溉渠系的修复、清淤、疏浚和清障,确保农田灌溉需求。
在全面推进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各级水利和农业农村部门各负其责,县级政府统筹实施,对列入项目清单库的灌片全面实施整治改造提升,通过实施山塘清淤整治、陂坝修复、渠道疏浚整修、泵站更新改造、打应急抗旱井等,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通骨干渠道与田间末级渠系梗阻,确保衔接顺畅、灌溉畅通。
在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4月-12月),及时开展攻坚行动“回头看”,针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等薄弱环节集中开展巩固提升。压实农田水利维修管护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员和管护资金,加强灌排设施日常管护,及时修复受损灌排设施,确保灌排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
《方案》要求,要从农民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田灌溉事务,支持项目建设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要压实攻坚责任,坚持“灌区下延、高标上接、县级统筹”原则,全力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最后一公里”攻坚行动。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大中型灌区干渠、支渠建设要主动下延,与田间末级渠系衔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斗渠、农渠、毛渠要主动上接,与大中型灌区骨干渠系衔接;县级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
同时,各地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和维养,强化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和管理,组织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建立管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长效运行。鼓励各地推行管养分离,探索政府购买专业化物业式管理服务、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范围等方式,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与投融资机制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推动农业水价执行到位,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管护实效。
《方案》印发后,江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全面摸排并建立清单台账进行整改。“我们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在摸排检修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还邀请当地种植大户开座谈会,听取民意。”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农业办主任冯年称,会上,一些种植户提出修缮田间沟渠的需求,目前已经完成一部分。冯年介绍,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清单台账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另一方面是“五小工程”、山塘修复等水利工程的建设,现阶段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21年以来,我们通过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物业化’管理模式,加大维养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进行渠道清淤、清杂、清障等工作,疏通田间末级渠系梗阻,保障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省赣管局建管科副科长应锋来说,该局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农业灌溉供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在保证灌溉可供水量能够满足作物需水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科学统筹蓄水保供及调度水资源。(记者高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