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建立健全水库水闸水电站放水安全协调机制。图为石兜水库。 (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蔡彦婷 图/市水利局 提供 (除署名外)
今年来,1次气象中旱、“玛娃”“杜苏芮”“苏拉”“海葵”“小犬”5个台风、14雨天气过程相继影响我市,特别是台风带来降雨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强度不断刷新气象历史纪录。
面对旱涝并存、旱涝急转、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复杂严峻汛情旱情,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习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堤”,交出了全市水利工程无较大险情和灾情发生、无人员伤亡的平安答卷。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强化系统思维、极限思维、底线思维,从巡查值守、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精准调度、应急响应等方面,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细举措,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1日上午,台风“杜苏芮”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早在台风影响前,全市水利系统人员严阵以待,严格落实部署要求;7月24日起,部分水库开始有序预泄腾库,全市85座水库、30座水闸、465公里河道堤防“三个责任人”日夜开展巡查值守;7月25日起,工作组赶赴各区开展检查督导;7月26日12时,全市23个在建水利工程全面停工;7月27日10时,市水利局防台风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Ⅰ级,全面做好台风防御工作……一项项措施彰显水利部门狠抓落实的力度和决心。
提前预防是打好防汛抗旱硬仗的“先手棋”。市水利局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召开水旱灾害防御与监督工作会议、防御部署会议、会商调度会议,要求全市水利系统勇于担当、提前准备,就强化监测预警、水库水闸联排联调、河道阻洪清理、水利工程度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应急抢险准备等重点工作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应急响应期间,市水利局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与基层对接联系,强化信息报送,及时掌握防御动态和险情灾情信息。
进入汛期,全市各级水利部门领导干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防汛抗旱责任人、包镇(街)驻村(居)干部到岗到位、履职尽责,落实库闸、泵站提前预排预泄,做好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在建水利工程落实防风防汛措施,应急抢险队伍、物资仓库、技术支撑单位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全力确保水库启闭设备和排水泵站运行正常。
紧盯每一次台风降雨防御工作,水利系统及时复盘和查缺补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订编制防汛防台风预案、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备忘录、水工程防洪调度规则、应急水量调度和抢险工作规则、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清单等工作机制,并逐级落实到位,有效提升决策指挥、协同配合、科学应对能力。
为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我市整合救援力量,建立以水利专业人员为主体、驻地群众社会力量为补充、驻厦部队为后盾的抢险救援队伍保障体系,建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支援机制,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9月6日10:54,受台风“海葵”影响,同安区澳溪河道水位超警戒,山洪灾害风险急剧上升。
接到预警后,我市于11:30发布山洪灾害红色预警,第一时间落实数字“叫应”机制。11:24电话预警莲花镇关注澳溪村、云埔村重点加强山洪灾害防范。镇村防汛责任人立即将危险区域受威胁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
因为有了提前预警“叫应”,人员及时转移到位,此次台风未发生因山洪积涝引发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防范工作收到较好成效。
我市不断强化汛情监测预警,筑牢安全防线。今年汛期,我市全天候紧盯水库、河道的水情、雨情,及时向各级防汛责任人、水库“三个责任人”、河道巡查人员发布雨情信息。台风降雨期间,第一时间监测预警水库临近或超汛限水位36次、河道超警戒水位49次,发布水情信息31期,下达调度指令,实时调度到位。
紧盯山洪灾害风险,筑牢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现地预警“三道防线”,先后发布市区两级山PG电子洪灾害预警182期,分级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短信18万条次,“叫应”直达一线人次,提请有关单位和公众加强防范。
我市还强化站点维护管理。组织对分布在重要河道、水库、水闸、村庄共166个监测站点的洪水预警报系统进行全面巡检,第一时间排查检修故障站点168站次,及时更换设备,确保运行正常。
“水库大坝是否存在异常”“闸门及启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应急抢险物资是否备齐备全”……暴雨来临前,各大水库工作人员加密巡视,对水库详细检查,对应急抢险物资逐一清点。
今年汛期,我市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原则,持续性组织各类水利设施检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拧好防汛“安全阀”。
每到台风暴雨影响紧要关头,市水利局领导带队进驻重点中型水库、重要水利工程,加强指导水库防洪调度,实地检查水库水闸、重要行洪河道、洪涝隐患点、在建涉水工程工地等重要部位,督促落实有效防范措施。在各水库、水闸、泵站、河道,基层一线救援队伍和防汛工作人员顶风冒雨,昼夜不间断加密巡查。
我市还通过人工巡查加智能监测双管齐下模式,克服恶劣天气影响,利用远程监控、雨水情监测平台线上实时轮视,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提示防范到位。
今年来,我市累计组织3.2万人次巡查全市85座水库、110座水闸、9座排涝泵站、465公里河道和76座小山塘,以及23个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发现一般隐患108处,已全部整改完成。
为防御台风“海葵”,水利专家现场“会诊”,检查竹坝水库大坝工程安全情况。
每次降雨前,市水利局精心组织分析全市中型水库纳蓄能力,根据降雨预报科学制定预泄水量梯度,实行“一库一方案”“一日一调”和“联合调度”机制,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防洪与兴利相结合,今年累计开闸泄洪1.45亿立方米,有效拦蓄洪水,切实发挥水库拦洪削峰和蓄水保水作用。
在台风登陆前,在全市水库水位普遍较高、部分中型水库水位接近汛限水位的情况下,全市水利设施坚持前期干预、动态调度、全程管控,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统筹安排左右岸、上下游水利工程,严格控制下泄时间、流量,科学合理组织预泄,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体系防洪减灾作用。
根据水库预泄情况、河道水位情况、海洋潮位情况,我市突出水库联合调度和上下游联动,确保防汛安全。
今年9月4日至6日,受台风“海葵”影响,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袭击厦门。“海葵”影响期间,恰逢风雨潮“三碰头”,我市水利系统提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库、水闸预泄水量,下好联排联调“一盘棋”。9月3日18:50起,入海河流挡潮闸开启,河水滚滚出海,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周边城区积涝快排入海。
今年来,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石浔水闸与上游抽水蓄能电站首次实现联合调度;东溪上游翔安区曾溪、古宅水库与下游同安区城区主河道、石浔水闸、瑶江橡胶坝联调联排;石兜水库、坂头水库与后溪主河道、杏林湾水库、杏林湾排涝泵站、集杏海堤水闸联调联排;溪林排涝泵站与下游策槽中干渠联调联排……在科学调度过程中,全市水利系统相互通报,共享泄洪信息,共同联合应对暴雨洪水,起到了“1+1>2”的防汛效果。
据了解,我市已建立健全水库水闸水电站放水安全协调机制,建立“日巡视、月通报、季协商”放水安全预警联动制度,采取普通话和闽南话播报、先放警示水量再逐步加大等方式,提前通知沿河街道和社区做好巡查防控,及时劝离周边划船、捕鱼群众和施工作业人员。
一是降水分布不均,旱涝急转。2023年第一季度降水偏少,出现气象中旱,其中2月12日至3月22日,岛内外降水量分别是0毫米和1.1毫米,均刷新历史同期最少纪录。之后,出现旱涝急转、降雨偏多,特别是主汛期降水丰沛,7月1日至9月6日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最多纪录。截至10月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705毫米,偏多明显,在分布上呈现北多南少特征。
二是降雨次数多,影响范围广。共有14场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3月25日,4月5日和18日至19日,5月6日至7日,6月9日至10日和16日至17日,7月18日至19日和28日至29日,8月10日至13日、16日至17日、19日至21日和25日至28日,9月1日和3日至6日。
三是降雨强度多次刷新气象纪录。4月18日至19日出现大范围大暴雨、局地PG电子特大暴雨,4月18日同安站降水量达190.3毫米,突破了历史4月日降水量极值;7月28日至29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厦门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翔安区三角梅公园站最大日降水量和小时雨强、3小时雨强超历史纪录;9月4日至6日受台风“海葵”影响,厦门连续3天普降暴雨到大暴雨。
一是蓄水充足,汛期增蓄显著。截至10月15日,全市小(Ⅰ)型以上水库总蓄水量1.65亿立方米,占汛限水位相应库容的8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与常年同期相比增加37%,较4月1日增蓄32%(3964万立方米),全面扭转春旱形势。
二是水库泄洪量大,溢洪水库多,供水形势良好。在历次防范强降雨工作中,全市14座挂闸水库累计泄洪1.45亿立方米,23座溢洪道不设闸水库自然溢洪,为近年来少有。由于调度科学精准,市域内承担供水任务水库蓄水量充沛,截至10月16日,汀溪水库群库容比约90%,石兜水库库容比75%,供水形势稳定向好。
三是超警超保河道多,水势基本平稳。降水期间,累计49条次河道超警超保,由于及时预警汛情采取有效措施,未出现重大险情灾情,全市河道水势基本平稳。
▲工作人员研究增设河道水位雨量监测站点,织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防护网”。
依托数字孪生东西溪平台,我市整合今年“杜苏芮”“苏拉”“海葵”台风和暴雨期间雨水情数据,开展多维度、多时空尺度仿真模拟,将防汛工作从水利传统的雨量水位监测拓展到对流域降雨及洪水的提前预报预警、洪水演进淹没分析,正式运行后将通过模型演算指导东西溪流域上游汀溪、莲花水库调整制订调度方案,为台风强降雨期间保障同安城区防洪安全和堤防工程安全提供智慧化管理和精细化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