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就国家水网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相较于铁路网、公路网,社会公众对“水网”的概念还较为陌生。那么,“国家水网”是一张什么“网”?
国家水网,即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指出,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建设目标在于全面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
水安全关乎国计民生。2015年1月,习考察云南时提出构建水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2020年3月,《规划纲要》文件研究与起草工作系统推开,由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如今,锚定2035年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已然成形。
根据《规划纲要》,2035年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将基本形成。为此,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共同发挥保障水安全的作用,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无疑,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翻开《规划纲要》,可以窥见这一张“世纪画卷”的底色初成。
据统计,我国共有45203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2865个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还有9.8万多座各类水库、约32万公里5级及以上堤防、7330多处大中型灌区等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联动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等重大引调水工程,这些都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有力支撑。
围绕江河干流和重大水利工程,我国已初步形成“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及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配置格局。然而,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李国英表示,国家水网建设与“纲”“目”“结”三要素紧密相连。《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织密国家水网之“目”,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水运连着国运。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指出,国家水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巨系统”,覆盖工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围绕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国家水网,在具体落实层面,项目投资建设如何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国家水网建设将重点保障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双跨”需求、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防洪减灾和粮食生产能力三方面重大投资需求。如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国家水网建设将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应当看到,国家水网工程有很强的公益性,也有一定的经营性。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指出,将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提高国家水网运行效率和效益。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方面作用,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