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PG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农业水利设施构建思索PG平台 电子
2024-08-12 阅读

  PG平台 电子PG平台 电子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水利设施构建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水利设施构建思索PG平台 电子(图1)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农业的建设对于地区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生活的稳步提升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农业水利是促进地区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乡镇稳定的重要因素。

  安徽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安徽分为淮北,江淮和江南,安徽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然而由于安徽省位于中纬度地区,是高空西北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遭遇和控制的地带,常常有暴雨和干旱,所以安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旱涝灾害的频发地区。虽然气候条件是造成洪涝频发的主要因素,但是安徽省在防涝抗旱方面的工作尚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自然灾害预防调控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安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相比中部其它农业大省,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原有设备老化,新增水利设施不足现有的设施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年限过长,设备老化,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从2000年到2009年,安徽省农村小型水电站和水库只增加2%的数量,反而因为老旧报废了一些设施,而本省农业不断地发展,提高了对区域水利设施的需求,以致于落后的农业水利设施不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

  (二)维护管理不到位,产权制度未明晰农业水利设施管理机制不健全,因为水利设施主要是集体经济时期兴建的“公共物品”,在产权未明晰的条件下,其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导致使用者只关心设备使用的最大效率,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发展,对设备进行过度的使用,不重视对其的维护与有效管理。所以即便设备存在也没有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以安徽地区2000年至2008年时段为例,农业水利设施年平均维护费用虽然逐年递增,但是管理与维护总支出仅占其总支出的5%,80%以上的费用都用于新建设施,存在较为不合理的“只重投入,不重维护”的问题。此外,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在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和建设中参与意识不强,中小型水利设施乡镇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多数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管理水平不高。

  (三)财政拨款不到位,建设资金缺口巨大安徽省部分地区因为财政资源的有限,没有充分的资金投入用于新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充分的财政支持是水利设施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安徽财政收入并不充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安徽省2005年至2008年水利设施建设总支的年平均值,仅为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的60%,但是本省是一个水旱常发的省份,水利设施建设需求性与紧迫性巨大,但是财政资金的不足,限制了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随着设备的老化、管理效率低下、维护不到位,必然影响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安全与水旱灾害的预防调控。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也是洪涝干旱重度频发区,但是河南的粮食产量却不断创出新高,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农业产粮大省。自古以来,风调雨顺是一直流传的粮食丰收的前提,堪称农耕史上传奇的河南的农业生产却是一直在同频发的旱涝灾害斗争中进行下去的,在不乐观的自然条件下,河南农业发展如此迅速,与其日趋完善,精益求精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密切相关。水利自古是农业的命脉,河南虽然作为一个洪涝灾害横行的省份,但是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全国先进,可以为其他省份的水利事业提供借鉴。河南的水利建设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破旧不堪,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46.88万亩,旱涝保收田仅有12.83万亩,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河南省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表一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河南的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在逐渐变好,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已经与建国初期的水平比有了巨大的提高,在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5033千公顷,旱涝保收田达到4051千公顷。到2008年全省基本上实现了机电灌溉,为河南成为全国第一的产粮省奠定了基础。在河南政府的领导下,到新世纪后十年,无论是水库还是灌区,河南都在稳步增加。建国初期河南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而到2008年,拥有大型水库21座,中型水库104座,2008年底,灌区数达189处,3.3万公顷以上的灌区有13个,拥有完备的基础水利设备是农业生产的必须条件,水库和灌区的增加极大的促进了河南省农业的发展。从表二可以看出河南的治理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从2000年到2009年,河南易涝面积并未出现大幅度变化,但是除涝面积却大幅度增加,在2000年除涝面积占易涝面积的87.7%,到2009年比重增加到92.2%,尤其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2000年治理的面积占流失面积62.7%,到了2009年此指标为72.8%,在修建堤防方面,堤防长度约来越多,保护了越来越多的产粮区,为其粮食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其水利设施建设先进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一直都是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滴灌,集雨水窖工程,用极少的物质条件兴建水库灌区。

  (二)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淮河流域一直是水灾重发区,不治理频发的灾害即便修建再多的灌区和水库都不可能带来农业的发展,河南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清理淤积的沟渠和河道,在各地兴起防洪排涝治理工程,为粮食生产建立了有效的“防护网”。

  (三)与时俱进的政策:河南近些年来着手转变依靠国家投资办水利的传统观念,河南水利部门依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开放农田水利建设主体范围,同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地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法和政策。

  (四)有限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利用:对于安徽、河南这样的经济非发达省份,财政收入本就不是特别充裕,投资于“隐性”的农田水利建设便是更少,在不容乐观的经济条件下,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并不是盲目的追求财政投入基数,而是创造性的把有限的农口资金捆绑使用,着力在农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建立了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一起投入的多元投入体系。其实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资金问题在农村更是突出,河南水利部门迅速调整政策,加强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使河南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至于太紧张。#p#分页标题#e#

  河南和安徽都位于中部,两省毗邻,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强大,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两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说明两省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良好经验可以互通有无,就目前现实来看,安徽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远不如河南,河南与安徽两省相对东部地区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是河南依然成为全国水利建设的模范省份,其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推动安徽省农业水利设施的发展:

  (一)提高财政拨款支出,水利设施投资多元化财政投入是发展水利建设首要前提,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加大财政投入是其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中部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的投入有所增加,现阶段而言,如何利用国家支持的资金,把资金效用最大化是关键。对于安徽而言,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要改变政府在水利融资中居于主体地位的现状,但是采取的行动还是稍慢,安徽水利基础建设亟待发展,资金问题更是核心问题,通过开放的市场融资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要想水利基础建设得到有效率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市场机制在水利建设投资融资方面的作用,培养市场需求,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细分水利融资,做到资本经营和政府投资相结合而其中政府主要担任监督管理作用,可以把政府的投资用于具有公益性性质的水利建设上面,而资本的融资就用于盈利性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还要扩大基层水利直接投资,尤其是农业欠发达地区,安徽省可以在欠发达地区设立专项基金,发展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还要积极发展项目融资,减少政府负担,加快水利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二)明晰水利建设的产权主体,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在以前,关于水利设施的维护都是一锅端,没有明确的主体,就产生了类似“公地的悲剧”的情况,有限的资源遭到浪费或者过度使用,都不能使整个农田水利建设效用最优。安徽省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明晰设施产权:农田水利设施大体分为公益性的工程、经营性的工程和生产性的工程。公益性工程的受益者是整个社会,它的保护管理理应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政府要发挥自己行政组织的作用;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经被界定为经营性行为,理应由经营者负责建设管理,而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建设主体理应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对于大型的县一级别的水利设施有县水利局保管,基础的农田水利设备交由村支部统一保管或农户分散保管。

  (三)加强对农业水利工作的领导,提高政府区域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意识到农田基础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各个地区发生灾害的教训,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吸收其他地方水利发展良好的经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发挥锐意创新的精神,勇于尝试,着眼于长远,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农村和城市、山区和坝区、全区和局域的观念,注重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效率和效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省形成一股强大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普及农田设施完备利国利民的观念,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骨干水源工程,安徽虽然已有的设备基数并不小,甚至超越河南,但是近些年修建的并不多,而以前修建的并不都能很好发挥作用,安徽山区众多,要因地制宜推进山区水利建设,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农业是国家基石,水利设施对农业有不可替代作用,(1951)主席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安徽省早已认识到水利重要性,只要把水利实施建设得好,安徽农业才能发展更好。兴建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水利设施始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水旱灾害调控的关键因素,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不仅保障着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安全,也对区域环境有调节作用,通过对安徽与河南两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河南省在此方面具有先进示范作用,与同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大省的安徽相比,在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工作比较到位,所以安徽省必须借鉴河南与中部其他先进省份的经验,从管理体制、维护机制、所属产权、财政拨款等方面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的扶持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本省农业的发展。

网站备案号:黑ICP备2020004697号      Copyright © 2020-2023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新风路6-1号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C1、C2、C3座1219室 :15246062972
友情链接 :
  • BB电子
  • 半岛·官方网站
  • IM电竞
  • 开云真人
  • 168体育
  • 完美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