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焦园乡是黄河入鲁第一乡,属纯滩区乡镇之一,境内河段长12千米。现辖32个行政村,5.7万人,耕地面积6231公顷,其中滩地面积2680公顷,是典型的农业乡镇。黄河紧靠乡域西部,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具有“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特点,常年维持春旱夏涝秋又旱的恶性状况。农田水利事关农业经济命脉,改善农田水利状况差的问题亟待解决。
焦园乡农田水利工程沟渠纵横,排涝抗旱水利网格基本成形,有13条主干渠,小支渠总长210公里。但是,该乡引水灌溉难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2.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境内桥、涵、闸多为六七十年代兴建,砖砌结构,设计标准低。加之洪涝灾害侵袭,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沟渠严重淤积,排水不畅,调水能力差,灌溉周期长,灌溉面积小,效率低下。2.2守着黄河用不上水。每当群众急需浇地时,往往沟渠边上架满了机器,水却到不了地头。2.3排水难问题突出。每年夏秋季节,一遇连阴雨,低洼地、堤沟河积水严重,排水困难,形成涝灾。
长期以来,“守着黄河用不上水”、“连阴雨季节积水难排”等问题凸显,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3.1小浪底水库工程的建成启用,调水调沙造成灌溉困难。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启用后,2002年调水调沙以来,黄河河床拉深3米左右,水位下降,造成焦园乡境内原有桥、涵、闸底高,成为悬空的摆设,引水渠道渠底相对变高,从黄河引出的水流量越来越少,造成群众灌溉用水困难,不能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特别近几年,为了能浇上地,焦园乡拆除了40余座桥涵闸。3.2乡域用水与下游用水相矛盾。每年春季用水集中,为保下游用水,境内闫潭闸和新井沿闸不能落闸压水,焦园各支、干渠内干涸。为了顾全大局,长期以来,滩内群众牺牲自己利益,保证下游输水、用水。3.3滩区乡镇的特殊情况。因为地处黄河河道,历史原因造成滩区十年九涝,种不保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农田保护项目政策得不到倾斜,造成该乡水利设施得不到足够资金维修建设。3.4排水防涝渠道不畅。长期以来,该乡闫潭泄洪干渠以北村庄的排水,一直是通过狭长的大堤内侧堤沟河往北排到谢寨灌区大闸。但由于下游相邻乡镇堤沟河淤积严重,且涵洞小、底部高阻碍排水,常常导致沿大堤一线村庄大面积农田受淹严重,造成涝灾。3.5水利设施毁坏严重。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临近交通主干道边上的耕地,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理想位置,不少群众不顾大局,填沟渠、乱搭乱建,没有统一的规划,严重破坏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正常的引水灌溉,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4.1规划启动了焦园乡南、北两个供水干线项目建设。南供水干线项目位于本乡南部,涉及19个村,耕地面积2133.33hm2。项目区规划22沟渠,生产桥55座,引水闸4座;北供水干线条沟渠,引水泵站1处,引水闸7座,生产桥19座。南、北两个供水干线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农田的抗风险能力。目前,项目区内桥涵闸正在建设当中。4.2清挖主要渠道。乡政府对主要干渠每年统一组织机械施工,挖沟清淤;各行政村田间地头支渠、毛渠,鼓励村两委组织群众集体劳动,或机械施工,打通渠道,便于群众引水排涝,防患于未然。4.3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解决个别高远难地块浇地难问题,乡政府出台资金补助政策鼓励群众打机井,共打机井179眼,遍布王东、甘西一带村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浇地难问题。4.4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针对严重占用农田生产用渠道现象,乡党委加大了综合整治力度,组建专门班子,严格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从根本上完善保护基本农田的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强水利建设,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如何完善农村灌排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工作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同时,中央又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水利工作而言,当前,就是要坚持四个立足点,扎扎实实地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立足于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安全。
一是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及农村饮水解困的基础上,彻底解决饮水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二是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落脚点,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力争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三是围绕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抓好集镇供水工程建设。完成12个乡镇集镇供水水厂建设,解决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强化管理,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水质,发展和扩大供水市场。
二、立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推进现代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围绕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抓好小型灌区建设。突破性地发展“五小”(即小井、小塘、小库、小渠、小窖)水利工程建设,以增强农业作物的抗灾能力;加大现有水库渠网配套工程建设和现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对水利设施进行大修复、大改造、大配套、大建设、大提高;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u”型渠、滴、喷、微灌等节水技术,并积极推广新一代旱地龙抗旱剂的应用,发展耐旱、耐涝及抗灾作物的生产。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建设好五大万亩灌区。把灌区生态林网与农村路网相结合,力争把各灌区打造成“渠成网,树成行,路相连,人水和谐,洪旱无虞,环境优美”的山区水利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区,逐步构建“以水为线,依林铺路,小镇连景”的生态水利风景区,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托,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二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达到涵养水源,拦沙固土目的。同时实施保土耕作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等高带状耕作等高沟垄耕种、横坡栽种、间作套种、轮作或少耕免耕等生产方式。三是加强排污口的管理,严禁垃圾倾倒河边,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四是切实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水质状况,建设“碧水”工程,创造生态乡村,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五是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把“以电代燃料”工程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林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视察组来*检查、指导工作,并向多年来对*发展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视察通知要求,把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5万人。*1995年撤县设区,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城区。我区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系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流域。目前,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较大河流有饮马河和*河2条,*河流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饮马河*境内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共有饮马河、*河和城区3条主要堤防,全长197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1万公顷。
我区现有中小型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塘坝67座,总库容为13789万立方米。在中型水库中,*水库位于饮马河支流*河上游,距城区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库容7598万立方米;黑顶子水库位于*西南部,距城区1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4.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32万立方米。
我区共有中小灌区15片,其中*水库、黑顶子水库等中型灌区2片,肚带河水库、柳树水库、小营子水库等小型灌区13片。工程配套率为35%,工程完好率为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建成双饮重点治理涝区1片,佟家、奢岭等治理涝区4片。
另外,我区还进行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12条,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多年来,我区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这一目标入手,切实加大了争取、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2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不但彻底解除了水库安全隐患,而且还将*水库打造成为长春地区一大旅游景点,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投入1300万元对黑顶子水库坝体防渗、大坝护坡、防浪墙等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一次性解决了安全问题,成为我区水利建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堤防建设方面。先后加固了饮马河堤防55公里,*河堤防70公里,建设灌涝区土方工程千余项,使两河堤防建设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从整体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标准,在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抓住撤县设区有利契机,争取了16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资金,高标准完成了10公里的城防堤坝治理任务,保证了我区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不受内涝之苦。另外,我们还投入1100万元,对石溪河堤防进行了美化亮化,同北广场共同构筑起城区居民的休闲场所。
在抗旱工程建设方面。几年来,我区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水库灌区东营拦河闸、黑顶子水库灌区黄家拦河闸、山咀子拦河闸等建设工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保证了全区1.2万公顷农田灌溉需要,而且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我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53提高到现在的0.65,旱涝保收面积由过去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另外,我区为了尽量避免2001年大田因旱灾大面积绝收的情况,累计投入980万元,打抗旱机电井2600眼,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应该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的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蓄、提、灌、排”四大格局,在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组织得力、敢于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重大、重要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都能亲自参与研究,为工程建设把关、定向。区水利主管部门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工程的前期论证,还是工程的在建,都能做到工程包保组织明确、责任明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各乡镇(街)作为工程的受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该说,正是这种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全力以赴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组织体系,保证了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快速而有效地推进,为我区的农业安全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把多元筹资方式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化与财政实力的相对薄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客观现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矛盾所在。对此,我们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政府投、农民筹、招商建”的形式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向上争取和区里配套的力度,高标准完成了两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3条主要堤防等除险加固和维修任务,水利设施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农民自筹方面,近年来我区在应急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区集体、农民自筹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水库、堤坝的除险加固和抗旱工程建设,这在*农田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免征农业税后国家取消了义务工,但我区每年仍有受益群众投入义务工不少于1万人次,或自觉地进行必要的筹资兴建。在招商助建方面,目前全区67塘坝在乡镇和水利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采取面向社会承包的形式进行日常的管护,各承包者都能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抢险,基本都能够保证安全和灌溉需要。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多元筹资方式,我区累计投入10192万元,加高加固防洪堤120多公里,新建防洪堤10公里,维修排涝泵站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渠道硬化5公里;建设抗旱工程2800项;建设农村人畜饮水项目55项;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20多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三是坚持把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这一主体作用,才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区始终牢牢抓住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动员和组织受益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我省连续12年开展的农村水利“天池杯”竞赛活动中,我区采取“以工换工,集中力量上大项目”的办法,平均每年动用有效劳力200万人次,动用土方1000万立方米,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保证了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开展。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缺位。为此,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政策、约束小型水库承包者加强维修管护、通过我区特有的屯务理事会引导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事一议”经常出现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坚持把落实管理条例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自95年省里出台《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不断加大《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顺利开展。为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条例》要求,我们于96年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目前我区累计收取水利建设基金3000余万元,新建、加固和维修了1000余项水利工程,水利基金项目在战胜5年干旱和抵御2年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水利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按照《条例》要求,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新划定了河道堤防管理站、两座中型水库,以及乡镇水管站的单位类别性质,将原来的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全部转变为全额拨款单位,保证了水利基层组织必须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经费,彻底解决了水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区针对小型水库所有权归乡村集体所有,重使用少投入,防洪安全和水利效益无法保证的实际,于1999年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区13个小(一)型水库划归水利部门管理,使小(一)型水库管理走上了正常化。2003以来,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130万元,对病险的小(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基本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水利部门的积极运作,目前全区13座小(一)型水库已有5座列入国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有2座已列入年度计划,预计总投资达到790万元。
虽然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我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据前段时间调查摸底,目前,我区小(一)型病险水库6座,80%的小(二)型水库坝体或坝基存在安全隐患;95%的小型水库闸门、启闭设备等配套设施破损严重;6块涝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排水不畅;30%的抗旱机电井破损严重,抗旱应急能力下降。
二是工程建设投入渠道狭窄。目前看,我区近年来95%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通过向上协调争取来的,而通过承包、自筹等渠道建设的工程仅占极少一部分,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筹资筹劳渠道变得更为狭窄。即使是国家、省市有政策,但受自身财政实力限制,1:1的匹配比例也使很多建设工程无法实施。现在看如果没有国家、省市政策的强力支撑,*就会陷入想建难建的尴尬境地,势必制约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传统的水利建设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免征农业税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但仍有象跨村、跨乡的工程项目不能通过村民议事会的“一事一议”。加之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来源锐减,造成群众性集资难,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实施项目减少,传统建设模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着眼于省城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要求,认真履行省城水源保护区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植被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安全、健康、和谐的水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水利、经济水利和服务型水利的新格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全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达到小型水库正常运转、良性运行。
(二)继续抓好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改变不合理的渠系布置,形成规范的灌排系统;完善各级渠道配套,改善灌区排灌现状。到2012年重点灌区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0公顷。
(三)继续抓好农田排灌工程。加强灌区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标准,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新增改善易涝面积7000公顷,排涝标准到2012年全部达到5年或10年一遇治涝标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搞好组织协调,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格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加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为项目施工创建良好环境,通过亲手抓重点工程、办示范项目,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不断完善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定项目、定任务、下指标,签责任状,搞奖惩,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明晰、责任明确。
(二)完善制度,突出主体。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村民议事制度,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特别是把制定水利规划、开展项目筛选、提交工程效益分析报告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减少议而不决的现象。同时,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避免决而不干。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开展。
(三)创新方式、多元投入。主动适应当前水利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方式,争取水利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财政将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不断提高对农村纯公益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二是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三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参与的信心和决心。
*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5万人。*1995年撤县设区,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城区。我区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系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流域。目前,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较大河流有饮马河和*河2条,*河流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饮马河*境内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共有饮马河、*河和城区3条主要堤防,全长197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1万公顷。
我区现有中小型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塘坝67座,总库容为13789万立方米。在中型水库中,*水库位于饮马河支流*河上游,距城区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库容7598万立方米;黑顶子水库位于*西南部,距城区1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4.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32万立方米。
我区共有中小灌区15片,其中*水库、黑顶子水库等中型灌区2片,肚带河水库、柳树水库、小营子水库等小型灌区13片。工程配套率为35%,工程完好率为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建成双饮重点治理涝区1片,佟家、奢岭等治理涝区4片。
另外,我区还进行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12条,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多年来,我区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这一目标入手,切实加大了争取、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2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不但彻底解除了水库安全隐患,而且还将*水库打造成为长春地区一大旅游景点,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投入1300万元对黑顶子水库坝体防渗、大坝护坡、防浪墙等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一次性解决了安全问题,成为我区水利建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堤防建设方面。先后加固了饮马河堤防55公里,*河堤防70公里,建设灌涝区土方工程千余项,使两河堤防建设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从整体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标准,在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抓住撤县设区有利契机,争取了16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资金,高标准完成了10公里的城防堤坝治理任务,保证了我区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不受内涝之苦。另外,我们还投入1100万元,对石溪河堤防进行了美化亮化,同北广场共同构筑起城区居民的休闲场所。
在抗旱工程建设方面。几年来,我区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水库灌区东营拦河闸、黑顶子水库灌区黄家拦河闸、山咀子拦河闸等建设工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保证了全区1.2万公顷农田灌溉需要,而且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我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53提高到现在的0.65,旱涝保收面积由过去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另外,我区为了尽量避免2001年大田因旱灾大面积绝收的情况,累计投入980万元,打抗旱机电井2600眼,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应该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的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蓄、提、灌、排”四大格局,在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组织得力、敢于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重大、重要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都能亲自参与研究,为工程建设把关、定向。区水利主管部门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工程的前期论证,还是工程的在建,都能做到工程包保组织明确、责任明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各乡镇(街)作为工程的受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该说,正是这种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全力以赴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组织体系,保证了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快速而有效地推进,为我区的农业安全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把多元筹资方式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化与财政实力的相对薄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客观现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矛盾所在。对此,我们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政府投、农民筹、招商建”的形式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向上争取和区里配套的力度,高标准完成了两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3条主要堤防等除险加固和维修任务,水利设施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农民自筹方面,近年来我区在应急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区集体、农民自筹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水库、堤坝的除险加固和抗旱工程建设,这在*农田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免征农业税后国家取消了义务工,但我区每年仍有受益群众投入义务工不少于1万人次,或自觉地进行必要的筹资兴建。在招商助建方面,目前全区67塘坝在乡镇和水利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采取面向社会承包的形式进行日常的管护,各承包者都能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抢险,基本都能够保证安全和灌溉需要。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多元筹资方式,我区累计投入10192万元,加高加固防洪堤120多公里,新建防洪堤10公里,维修排涝泵站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渠道硬化5公里;建设抗旱工程2800项;建设农村人畜饮水项目55项;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20多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三是坚持把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这一主体作用,才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区始终牢牢抓住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动员和组织受益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我省连续12年开展的农村水利“天池杯”竞赛活动中,我区采取“以工换工,集中力量上大项目”的办法,平均每年动用有效劳力200万人次,动用土方1000万立方米,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保证了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开展。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缺位。为此,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政策、约束小型水库承包者加强维修管护、通过我区特有的屯务理事会引导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事一议”经常出现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坚持把落实管理条例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自95年省里出台《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不断加大《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顺利开展。为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条例》要求,我们于96年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目前我区累计收取水利建设基金3000余万元,新建、加固和维修了1000余项水利工程,水利基金项目在战胜5年干旱和抵御2年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水利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按照《条例》要求,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新划定了河道堤防管理站、两座中型水库,以及乡镇水管站的单位类别性质,将原来的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全部转变为全额拨款单位,保证了水利基层组织必须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经费,彻底解决了水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区针对小型水库所有权归乡村集体所有,重使用少投入,防洪安全和水利效益无法保证的实际,于1999年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区13个小(一)型水库划归水利部门管理,使小(一)型水库管理走上了正常化。2003以来,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130万元,对病险的小(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基本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水利部门的积极运作,目前全区13座小(一)型水库已有5座列入国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有2座已列入年度计划,预计总投资达到790万元。
虽然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我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据前段时间调查摸底,目前,我区小(一)型病险水库6座,80%的小(二)型水库坝体或坝基存在安全隐患;95%的小型水库闸门、启闭设备等配套设施破损严重;6块涝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排水不畅;30%的抗旱机电井破损严重,抗旱应急能力下降。
二是工程建设投入渠道狭窄。目前看,我区近年来95%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通过向上协调争取来的,而通过承包、自筹等渠道建设的工程仅占极少一部分,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筹资筹劳渠道变得更为狭窄。即使是国家、省市有政策,但受自身财政实力限制,1:1的匹配比例也使很多建设工程无法实施。现在看如果没有国家、省市政策的强力支撑,*就会陷入想建难建的尴尬境地,势必制约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传统的水利建设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免征农业税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但仍有象跨村、跨乡的工程项目不能通过村民议事会的“一事一议”。加之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来源锐减,造成群众性集资难,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实施项目减少,传统建设模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着眼于省城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要求,认真履行省城水源保护区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植被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安全、健康、和谐的水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水利、经济水利和服务型水利的新格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全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达到小型水库正常运转、良性运行。
(二)继续抓好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改变不合理的渠系布置,形成规范的灌排系统;完善各级渠道配套,改善灌区排灌现状。到2012年重点灌区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0公顷。
(三)继续抓好农田排灌工程。加强灌区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标准,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新增改善易涝面积7000公顷,排涝标准到2012年全部达到5年或10年一遇治涝标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搞好组织协调,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格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加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为项目施工创建良好环境,通过亲手抓重点工程、办示范项目,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不断完善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定项目、定任务、下指标,签责任状,搞奖惩,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明晰、责任明确。
(二)完善制度,突出主体。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村民议事制度,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特别是把制定水利规划、开展项目筛选、提交工程效益分析报告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减少议而不决的现象。同时,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避免决而不干。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开展。
(三)创新方式、多元投入。主动适应当前水利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方式,争取水利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财政将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不断提高对农村纯公益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二是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三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参与的信心和决心。
市二届人大代表第四视察组,在××县视察两天中,听取了×××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作的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县直有关单位领导和镇、村、队干部的意见和反映;察看了××镇××村“三面光”渠道、××镇×××水库除险加固、××镇×××村人饮工程、××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县城防洪堤工程五个现场点。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的基础上,视察组集中进行了讨论,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在,我代表视察组,向××县政府反馈视察意见。
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区、全市的统一部署,围绕广西水利建设“万千百十”计划,认真组织全县人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确保农业丰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亲自跑项目、争资金;二是水利部门建立项目信库,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资金。经过县领导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争取得上级批复项目个,总投资近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多万元,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年汛未安全大检查时,××县有座水利列为三类病险水库。这些水库带病运行,不但灌溉效益降低,而且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下游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年以来,××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把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充分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使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恢复了有效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
(三)兴建县城区防洪治涝工程。防洪治涝工程将××县城防御洪水的能力提高到年一遇标准,投资额大,是××县重点工程。目前已投资万元,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四)建成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现有个镇用上了自来水,人民群众吃上了卫生水。
(五)兴建了渠道防渗、灌区设施配套、喷灌型节水、水柜水池等一批配套建设项目,节约了水量,有效灌溉和改善灌溉面积增加,扭了农田灌溉面积下降的趋势。
(六)防汛工作成绩明显。月份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之后,××县及时制订防汛抢险工作预案,按照“有灾无灾按有灾准备,大灾小灾按大灾防范”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使几次台风暴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尤其是今年月日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县、镇、村三级有条不紊的抢险抗洪,做到无一人死亡,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七)认真落实水利部门特别是乡镇水利站、国营水管单位的“三定”(即定编、定员、定经费)工作,县财政全额拨给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高,确保了水利工作顺利开展。
(一)部分江河流域特别是江流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危及到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到非治理不可的时候。
(三)水利项目资金到位不够理想,配套资金不足,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项目的完成。
代表们在讨论中认为,兴修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因此要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新阶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副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基础作用,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推动作用,对增加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具有支持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具有保障作用”。“要深刻认识新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农民投工投劳与国家投入并重,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并重、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态并重,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回副总理讲的“五个作用和四个并重”,是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建议××县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真正形成“人民水利人民办”的良好氛围,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热潮。
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广开渠道,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新机制,采取政府投资、社会筹资、农民出资、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形成中央、地方、农民和社会共同出资兴办水利的局面。政府、财政部门,要按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划拨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项目正常施工,按期竣工,对历年拖欠的水利项目专项资金,要想方设法兑现,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今年水利项目专项资金,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兑付率达到以上。
关于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理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两工’,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来搞这些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我们要调动和保护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总理的指示,给新时期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兴办农田水利指明了方向。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教育农民坚持和发扬这个传统,正确处理好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兴修水利与加重农民负担的关系。也就是说,农民既要求减轻负担,又盼望发展水利等公共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二者必须兼得。同时,要将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逐项分解到镇到村到组,层层落实领导负责制,确保水利建设工程所需物资设备如钢材、水泥等补助费切实到位,千方百计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任务。
今年以来,由于受干旱天气影响,××县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以上,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蓄水、节水、管水工作,确保明春农业生产用水。
建议××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快依法治水进程,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解决好水质污染、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等重大问题,加大这方面的查处力度,抓好水土保护工作。对因公路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损坏的农田水利,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修复对象,做好修复工作。
人畜饮水工程是“益民工程”,建议要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同时,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效益,要尽快解决个镇没有用上自来水和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建议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危险水库除险加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查漏补缺,按设计标准完成加固任务,确保正常安全运行。
各位代表、县政府领导、同志们:市二届人大代表第四视察组,在××县视察两天中,听取了×××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作的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县直有关单位领导和镇、村、队干部的意见和反映;察看了××镇××村“三面光”渠道、××镇×××水库除险加固、××镇×××村人饮工程、××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县城防洪堤工程五个现场点。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的基础上,视察组集中进行了讨论,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在,我代表视察组,向××县政府反馈视察意见。
一、主要成绩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区、全市的统一部署,围绕广西水利建设“万千百十”计划,认真组织全县人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确保农业丰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亲自跑项目、争资金;二是水利部门建立项目信库,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资金。经过县领导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争取得上级批复项目个,总投资近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多万元,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年汛未安全大检查时,××县有座水利列为三类病险水库。这些水库带病运行,不但灌溉效益降低,而且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下游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年以来,××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把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充分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使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恢复了有效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三)兴建县城区防洪治涝工程。防洪治涝工程将××县城防御洪水的能力提高到年一遇标准,投资额大,是××县重点工程。目前已投资万元,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四)建成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现有个镇用上了自来水,人民群众吃上了卫生水。(五)兴建了渠道防渗、灌区设施配套、喷灌型节水、水柜水池等一批配套建设项目,节约了水量,有效灌溉和改善灌溉面积增加,扭了农田灌溉面积下降的趋势。(六)防汛工作成绩明显。月份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之后,××县及时制订防汛抢险工作预案,按照“有灾无灾按有灾准备,大灾小灾按大灾防范”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使几次台风暴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尤其是今年月日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县、镇、村三级有条不紊的抢险抗洪,做到无一人死亡,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七)认真落实水利部门特别是乡镇水利站、国营水管单位的“三定”(即定编、定员、定经费)工作,县财政全额拨给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高,确保了水利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一)部分江河流域特别是江流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危及到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到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二)各类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以上。(三)水利项目资金到位不够理想,配套资金不足,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项目的完成。(四)全县尚有个乡镇未安装上自来水,农村尚有万人饮水困难没有解决。
三、几点建议(一)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问题代表们在讨论中认为,兴修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因此要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新阶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副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基础作用,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推动作用,对增加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具有支持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具有保障作用”。“要深刻认识新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农民投工投劳与国家投入并重,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并重、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态并重,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回副总理讲的“五个作用和四个并重”,是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建议××县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真正形成“人民水利人民办”的良好氛围,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热潮。(二)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广开渠道,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新机制,采取政府投资、社会筹资、农民出资、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形成中央、地方、农民和社会共同出资兴办水利的局面。政府、财政部门,要按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划拨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项目正常施工,按期竣工,对历年拖欠的水利项目专项资金,要想方设法兑现,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今年水利项目专项资金,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兑付率达到以上。(三)关于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关于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理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两工’,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来搞这些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我们要调动和保护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总理的指示,给新时期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兴办农田水利指明了方向。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教育农民坚持和发扬这个传统,正确处理好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兴修水利与加重农民负担的关系。也就是说,农民既要求减轻负担,又盼望发展水利等公共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二者必须兼得。同时,要将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逐项分解到镇到村到组,层层落实领导负责制,确保水利建设工程所需物资设备如钢材、水泥等补助费切实到位,千方百计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任务。(四)关于水库蓄水量问题今年以来,由于受干旱天气影响,××县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以上,建议××县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蓄水、节水、管水工作,确保明春农业生产用水。(五)关于依法治水问题建议××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快依法治水进程,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解决好水质污染、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等重大问题,加大这方面的查处力度,抓好水土保护工作。对因公路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损坏的农田水利,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修复对象,做好修复工作。(六)关于人畜饮水工程问题人畜饮水工程是“益民工程”,建议要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同时,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效益,要尽快解决个镇没有用上自来水和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七)关于危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危险水库除险加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查漏补缺,按设计标准完成加固任务,确保正常安全运行。(八)关于乡镇水利队伍建设问题乡镇水利站人员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工资、经费保证,队伍人心稳定,有利于开展水利管护工作。建议县政府继续保持水利人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由县财政全额拨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实行税费改革后,各县(市)在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项调研。小陈老师工作室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防洪工程。我市有堤防162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370.93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249公里。从地域上划分,城区堤防46.6公里,郊区堤防69.1公里,沿江8县堤防255.4公里。
2、水库工程。我市有水库19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7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有xx水库和xx水库。
3、灌溉工程。我市有机电井11435眼,小塘坝8344处,提水站3979处,累计兴建灌区20808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60处,实灌面积48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
4、除涝工程。我市有涝区847处,其中大中型涝区27处,已治理易涝面积485.84万亩。
5、饮水解困工程。我市已建人畜饮水井3467眼,解决了280万人饮水困难。
6、水保工程。我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9.15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4%。
7、水电工程。我市有小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8061万度。
但是从总体上衡量,特别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是:
一是灌溉设施老化严重。全市已建灌区中大部分标准比较低,工程不配套。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1175座,但永久小陈老师工作室性的只有117座,仅占10%,其余均为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亩均水资源和水利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任务很重。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强。我市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86条,河流总长4484公里。其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仍有3235公里河段没有设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重。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控制面积只有6015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面积的13%。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全市10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只利用了13亿立方米,每年有82.6%的降水白白流走,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没有形成,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我市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而目前我市仍有4620个村屯没有机电井,占全市农村总数的48.5%;有6286个屯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市农村总数的65.9%;还有许多耕地没有必要的水源、灌排条件,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8981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2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1%。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每年治理面积60万亩,目前仅治理了1178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8%。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保证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难以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锐减,建设速度明显放缓。主要表现在:
1、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民出工投劳进行的。税费改革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均投工1000万个,完成土石方3300万立方米,总投资1.04亿元。改革后,实行村内“一事一议”,而且对小陈老师工作室筹资投劳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减少幅度很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2003年全市仅投工361.7万个,完成土石方1190.59万立方米,总投资5591.95万元,投资降幅达53.7%,不利于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下降。
2、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技术负责、市场化运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再用,转而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3、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水利工程担负着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项任务,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对于这些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各县(市)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政府财政没有及时研究解决管护资金,导致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堤防、绝大多数涝区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相当严重,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4、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我市自l995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但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采取简单承包的办法,回收资金有限。大中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普遍不够,目前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堤防工程、涝区排涝工程还没有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性承包的,大中型水库也只进行了水面经营性承包。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而利用外资、世行、亚行贷款搞水利工程的更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5、“一事一议”难以施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行,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难议;受益不均难议;遗留问题难议;牵扯到个人利益难议;班子软弱内部分歧家族矛盾难议;心理逆反超前建设超前消费难议。因此,“一事一议”很容易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困境,这与当前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按照税费改革政策,明年我市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后,折资计算全市每年将减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1个多亿元,而这个数额地方财政是无力补偿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将继续下降,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水利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制定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再动员。特别是要针对费改税后如何在保护农业、保护农民的同时又加快水利发展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弱质产业逐步壮大,保障和支撑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2、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机制。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都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建议市政府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要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要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四是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走民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之路,改善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防洪工程。我市有堤防162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370.93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249公里。从地域上划分,城区堤防46.6公里,郊区堤防69.1公里,沿江8县堤防255.4公里。
2、水库工程。我市有水库19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7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有xx水库和xx水库。
3、灌溉工程。我市有机电井11435眼,小塘坝8344处,提水站3979处,累计兴建灌区20909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60处,实灌面积48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
4、除涝工程。我市有涝区847处,其中大中型涝区27处,已治理易涝面积485.84万亩。
5、饮水解困工程。我市已建人畜饮水井3467眼,解决了280万人饮水困难。
6、水保工程。我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9.15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4%。
7、水电工程。我市有小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8091万度。
但是从总体上衡量,特别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是:
一是灌溉设施老化严重。全市已建灌区中大部分标准比较低,工程不配套。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1175座,但永久性的只有117座,仅占10%,其余均为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亩均水资源和水利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任务很重。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强。我市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86条,河流总长4484公里。其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仍有3235公里河段没有设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重。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控制面积只有6015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面积的13%。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全市10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只利用了13亿立方米,每年有82.6%的降水白白流走,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没有形成,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我市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而目前我市仍有4620个村屯没有机电井,占全市农村总数的48.5%;有6286个屯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市农村总数的65.9%;还有许多耕地没有必要的水源、灌排条件,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8981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2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1%。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每年治理面积60万亩,目前仅治理了1178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8%。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保证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难以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锐减,建设速度明显放缓。主要表现在:
1、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民出工投劳进行的。税费改革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均投工1000万个,完成土石方3300万立方米,总投资1.09亿元。改革后,实行村内“一事一议”,而且对筹资投劳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减少幅度很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2003年全市仅投工361.7万个,完成土石方1190.59万立方米,总投资5591.95万元,投资降幅达53.7%,不利于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下降。
2、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技术负责、市场化运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再用,转而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3、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水利工程担负着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项任务,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对于这些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各县(市)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政府财政没有及时研究解决管护资金,导致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堤防、绝大多数涝区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相当严重,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4、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我市自l995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但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采取简单承包的办法,回收资金有限。大中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普遍不够,目前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堤防工程、涝区排涝工程还没有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性承包的,大中型水库也只进行了水面经营性承包。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而利用外资、世行、亚行贷款搞水利工程的更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5、“一事一议”难以施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行,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难议;受益不均难议;遗留问题难议;牵扯到个人利益难议;班子软弱内部分歧家族矛盾难议;心理逆反超前建设超前消费难议。因此,“一事一议”很容易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困境,这与当前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按照税费改革政策,明年我市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后,折资计算全市每年将减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1个多亿元,而这个数额地方财政是无力补偿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将继续下降,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水利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
路,制定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再动员。特别是要针对费改税后如何在保护农业、保护农民的同时又加快水利发展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弱质产业逐步壮大,保障和支撑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2、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机制。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都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建议市政府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要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
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要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四是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走民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之路,改善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经济增长趋势明显下行,外贸出口持续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趋冷,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今年四季度追加1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今后三年增加4万亿基础投入,其中1.8万亿中央财政投入,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在中央今年四季度增加的1000亿元财政支出中,增加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方面投入200亿元(其中,我省争取到6.7亿元,总投资规模21亿元,涉及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改造、海堤达标、水库加固改造、水环境工程等6个方面)。在今后2-3年内,中央财政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利方面的投入规模估计年均在1200亿元左右。省委、省政府最近也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省政府也加大今年的财政支出力度,并排出今后2-3年加大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也是省委省政府扩大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水利放到特殊重要的位置。这既是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水利事业又一次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是,任何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水利发展的特点表明,每一次发展机遇来临时,我们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前期工作。前期工作能不能超前,前期工作质量能不能保证,是争取国家立项审批和下达投资计划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组织推进前期工作,争取我省有更多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进入国家盘子,推动新一轮江苏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高潮。
为了抢抓这次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利建设,省厅根据我省实施太湖治理、沿海开发、苏北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并对照国家水利投资方向,及时提出了十个方面、800多亿的水利重点项目向国家申报立项审批。一是推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在基本完成上一轮治淮规划在我省境内11项骨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洪泽湖大堤、分淮入沂等治淮“新三项”工程,抓紧启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标准,打通苏北地区入海水道。二是全面加快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榆河北延送水、泰东河整治等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积极启动引江河二期工程,确保2013年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全线年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成通水,为我省苏北振兴和沿海开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保障。三是抓紧实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开工走马塘工程,争取明年开工建设新沟河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新孟河工程,实现长江、太湖之间的畅引畅排;5年内基本完成太湖生态清淤工程规划任务,加快改善太湖地区水生态环境。四是全面启动沿海四港整治和川东港工程建设,实施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工程,进一步提高我省沿海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里下河和沿海地区水生态环境。五是加快推进长江重点河段治理,抓紧实施滁河、水阳江和重点低洼地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积极做好黄墩湖蓄滞洪区蓄滞洪能力复核工作,适当调整滞洪区规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加快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全面完成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水库防洪标准,增加水库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山丘区的水源条件,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改造任务。七是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今年完成3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明年完成4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0年全面完成1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城乡居民供水全面达标。八是持续实施城乡河道和区域重要河流疏浚整治工程,2010年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城乡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加快启动实施区域重点河流的整治工程,显著提升城乡河网水系的生态环境。九是加大农业灌区改造建设力度,争取明年全面启动全省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建设,积极争取把我省里下河地区纳入国家大型灌区改造计划,着手启动中型灌区改造计划,为全省粮食安全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十是全面实施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工程,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灌排设施老化失修问题,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排条件。以上十个方面,既是我省今后几年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国家加大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投入的重点方向。目前,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有效进展:明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初审,走马塘工程可研报告已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已经水规总院审查,水库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明年计划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各地水利部门要根据省厅的部署要求和前期工作分工安排计划,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区别轻重缓急,抓紧推进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任务,为下一步向国家立项争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省厅和各地提出的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多、分布广、前期工作要求高、难度比较大,需要系统上下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工作协调,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这里提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是抓住这次政策机遇最为关键性的工作,从省到市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以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班子,认真开展前期工作的组织部署、任务分解、力量调度、责任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的突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