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力度,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而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受机构编制等影响得不到加强,相对突出了工程任务加重与水利技术力量缺乏的矛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1.2基层水利设施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农村水利设施投资政策,是要求国家、省、市、县、乡、村各级按比例分别配套解决,但在县域经济不发达的县份,形成了县、乡、村资金不能足额配套的实际情况。据调查文水县2010年财政总收入5.5亿元,县财政用于水利支出仅为258万元,至于乡村一级配套资金更是困难,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不再向农民筹资收费,根本无力承担农村水利设施修建费用。
1.3分散经营的模式制约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户对自己的土地自主经营,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使得农户只关注自身利益,集体意识不强,加之普通农户所经营的土地面积较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农民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投入和预期收入不确定和比较利益低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主动去修建、去维修,表现为“只用不管不护”现象,久而久之,大多数的水利设施只能处于失修、损毁、丧失功能的状态。
1.4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使用效率明显下降。我县大多水利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损毁严重,使用效明显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比如通过完好渠系正常情况,亩农田平均用水量为60方左右,现在用河水灌溉一亩农田用水量为200-250方之间,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1.5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农村水利的发展。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资方式实行各级配套,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存在依赖等靠现象,缺乏出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行的筹资办法,导致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1.6通往田间地头的末级渠系建设缺位,导致国家水利投资事倍功半。目前,我县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缺位问题。尽管利用国家投资修建了主渠道、打了机井等,但却因种种原因通往田间地头的支渠迟迟未能配套修建,致使国家投资修建的前段水利设施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如期投入使用。
1.7水利设施工程质量也存在问题。诚信缺失,监管难以到位,使个别水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执业人员有机可乘。PG电子网站 PG电子施工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差。有的工程变相转包、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有的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PG电子网站 PG电子技术水平低,有的不按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水利提到了战略高度,我省“十二五”时期全面启动了大水网建设工程,要想真正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农田灌溉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好,真正建成富民强国工程,我想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政策的前提下,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2.1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重视水利的意识。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村水利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牢固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扭转重大型、轻小型,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始终把发展农村水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目标,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水利建设带来的实惠,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发展水利建设、发展农业上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全民重视水利建设的氛围。
2.2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投入。在当前县乡村组织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农村水利设施稳步有序发展。要拓宽筹集渠道,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鼓动农民和民间组织投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健康道路。
2.3要因地制宜,建立发展农村水利新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农户合作建水利的新机制,采取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企业化经营的方式来筹资建设,让投入者得利,农民得益。
2.4要积极探索改进农村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推进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成立用水协会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农村水利设施修建、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2.5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要加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达到科学管理,高效合理运行,为农村水利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6发挥质监机构作用。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