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利部印发《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第一批、第二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先后发布,水利型风景区发展再获关注。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常常伴随着秀美的山水、壮观的水利景观、浓郁地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水利型景区已成为人们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以及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紧、资源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水利工程开展旅游,已成为水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奇创项目攀枝花二滩湖农文旅融合度假区规划为例,二滩水电站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被誉为中国20世纪内建成投产的最优秀水利工程。二滩湖旅游区项目以二滩大坝为核心,总面积约12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7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广、资源多、空间大。因此,找准项目地发展的核心问题,寻找具有前瞻性、落地性的旅游发展路径模式,是本项目的重点内容。
1.交通瓶颈明显。基地处于川西南、滇西北交界地带,尚无高铁动车,进出盐边以省道为主,道路通达性较差。
2.用地空间有限。基地属河谷地形,东西呈带状分布。河谷型地势决定了用地空间有限,不能凭借大规模文旅项目及土地出让的方式,吸引文旅项目投资。
3.生态制约较大。基地内有国家森林公园、水源保护等保护红线,旅游开发限制较大。需采取保护性开发,塑造生态文明发展的典范。
4.资本吸引较弱。受制于区位交通及发展基础限制,文旅项目招商吸引力有限,基地短期内难以靠大资本,大产品引爆。
基于项目地开发存在的交通限制大,生态约束大,用地空间和用地指标有限等问题,导致基地旅游不能采取大资本,大产品引爆的开发路径。项目组在充分梳理用地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基础上,围绕“轻投资,巧运营,极致保护+极致体验”的开发思路,构建一条“起于坝,长于路,盛于湖,兴于村”的二滩湖旅游区生长之路,打造二滩湖旅游区DNA生长计划。
水利工程观光基础上丰富旅游体验,容易开发为留住客群、将高人气转化为高旅游附加值的旅游产品,需重点要做好“水坝+”的文章。通过拓展“坝”的休闲功能,发挥“水坝”特色,丰富“水坝”产品体系。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游客体验方式的延展和转变,实现品牌价值的更新和再认同。
二滩大坝区域知名度较高,是游客来攀枝花及盐边必游打卡之地,当前以简单的大坝观光为主。项目以二滩电站大坝为起点,做“大坝+”文章,包括坝+交通、坝+科技、坝+研学、坝+玩乐等,将二滩大坝的精神文化通过产品的形式外化,分别包装形成大坝之路——水上全景船舱、大坝之兴——中国水利博物馆、大坝之光——水景演艺、大坝之乐——高峡水电互动乐园,以及大坝之情——欧方度假营地等六个产品,推动二滩大坝由低阶观光型向立体式复合体验型转变。
游客过来不只是站在岸边看大坝,而且可以重走一段艰苦的开发辟地路,重温一段创新的中国水利史,上一堂生动的大坝科普课,看一场炫彩的大坝夜景秀,玩一次刺激的大坝水乐园,住一次难忘的大坝生活营,将大坝的开发从一个点变成一条线。既立足二滩水电站,更超越二滩水电站,打造展示现代水利风貌的窗口。
受制于交通限制,以传统旅游产品吸引市场投入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先期可整合交通、水利等政府部门资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借助特色交通的产品化开发打造,以“交通+旅游”的创新模式,形成旅游的重要吸引。道路交通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可以通过特色化提升、产品化打造,实现轻投资、巧运营的区域流量变现。
在二滩湖项目中,以水陆空交通为脉,以点为珠,空间上形成一个辐射全域的以路串珠的国家露营公园布局。把自驾做出特色,构建自驾营地体系品牌,融入区域大香格里拉自驾环线。基于阳光攀枝花的总体形象,设计制定独特主题的旅游产品,提炼出彩虹湖湾国家露营公园。产品上形成1条彩虹廊道——阳光1号公路,4个彩虹小镇,N个彩虹营地。其中,4个彩虹小镇,承担着综合服务的功能、小镇客厅的角色,包括桐梓林美食小镇、傈僳水寨刺绣非遗小镇、得石彩石金滩度假小镇、渔门欢乐小镇,游客在此体验自驾路上的彩虹生活。多个彩虹营地,结合各个分散型景区、景点,形成不同主题特色的驿站营地,包括白色漂浮营地、绿色森林营地、PG电子蓝色星空营地、粉色甜蜜营地等。此外,推出“阳光1号”系列赛事,以赛事聚人气,引爆网红公路,推广阳光二滩彩虹营地品牌。
水上游乐活动,能够较高的增加游客体验性,是水利型景区重要开发内容。目前众多的水利型景区水上项目雷同性较高、缺乏新意,如游船、水上乐园等。水上项目开发设置,也要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氛围相适应。同时,水利型景区一般都具有较严格的生态红线限制。因此,水域湖面的开发,更是要体现“极致保护”+“极致体验”原则,在充分的融入自然,做低强度的开发的同时,做极致化的体验,凸显地方特色,实现水上娱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二滩湖项目中坚持“极致保护”+“极致体验”的思路,塑造爆款产品。在生态红线内的大坝下游区域,以水利生态科普、轻体量亲水休闲为主。将水上项目集中于生态限制较小的大坝上游区域,开发渔门湖岛运动养生度假区。利用大坝上游渔门片区山湖开敞空间,以渔门湖岛为核心,形成5大山湖度假IP,包括婚庆运动IP——海上花岛度假综合体、亲子家庭IP——地中海滨江度假综合体、运动体育IP——Discovery极限运动公园、美食民俗IP——半岛渔人码头、野奢度假IP——渔隐漂浮度假村,打造渔门天湖秘境,创新攀枝花山湖度假新标杆,引领内陆阳光山湖度假新时代。
旅游区的开发承担着产业粘合剂、带动区域多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任务。拓展以“大坝”为核心的外围空间,以文创景观和休闲文旅为杠杆,撬动产业增值空间。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业、康疗养生业,形成精品产业体系,推动农文旅深入融合发展,带动周边乡村振兴。
在二滩湖项目中,以“农业+乡村”的综合开发模式,实现纵深辐射,打造乡村休闲综合体,形成二滩水库片区为核心的全域联动。首先,结合乡村特质特点,创新乡村微目的地的度假形态,通过“乡村+文化”、乡村+美食、乡村+文创、乡村+农业、乡村+康体等,打造多元乡村体验。以特色乡村为载体,形成了一系列民俗村、美食村、文创村等,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乡村微目的地”。其次,结合芒果种植基地,包装纳尔河谷·农文旅国家田园综合体,打造农业+乡村+旅游的先行示范。围绕乡村、农业田园空间,营造“乡愁”的味道,打造全方位乡村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
水利型旅游区的综合开发,一般面临着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以及博弈与共生的关系。因此,水利型景区开发需做大休闲而非小产品、做大产业而非小旅游。不能局限于水域本身,需要形成山上山下,水上水岸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二滩湖旅游区项目“起于坝,长于路,盛于湖,兴于村”的开发路径,正是遵循对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重视、近期资本有限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的大项目投资开发模式,寻求一种循序渐进、有机生长的水利旅游综合开发的探索。PG电子以期用轻投资、巧运营的方式撬开目的地的市场价值,打通全域的产业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