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资源水利开发的主要途径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的最东端,是亚欧大路桥的起点城市。全市总人口为480.06万人,水资源总量为20.40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25m3,只有全国人均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下限,属于极度缺水城市。1、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评价总体评价全市水资源状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降雨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灾、涝灾往往同时发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较少,汛期大量过境水无法利用,常年需靠江淮水供给。二是水资源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95.2毫米,70%以上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冬春季节作物需水时,却干旱少雨,致使我市作物受到威胁。三是各县城区地下水开采不合理,根据连云港市规划区《连云港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提供有关数据以及我市布置的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计算分析,全市城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统计1428.91万m3,属于严重超采。2、水利开发现状及评价我市自1982年开始正式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起节水办、行业集团(主管部门)、用水单位个大型灌区,11个中型灌区。目前我市农业用水占该市用水总量的65.9%,但用水效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而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0.7-0.8以上;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4%,突出的问题是用水效率和效益低,工业废水污染水环境严重,而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不少企业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技术推广速度缓慢,用水设备落后,节水管理水平不高。一是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已日趋严重。随著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且这种状况在我市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体系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水利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还没有实质性突破。通过多年的开发利用,我市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以塘坝为基础,蓄引提相结合的工程体系,蓄引提能力达12.85亿方,而这些工程已大多因病险、老化及配套不全等多种因素致使蓄引提能力大为降低。3、对我市资源水利开发的主要途径3.1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资源水利开发的根本问题一是收足用好水资源费,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经济支持。我市在2004自备水调价到位的基础上,2005年初协调市物价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自来水调价政策,目前市区及四县自备水源以及公共供水水资源费调价政策均已出台。二是加大科技含量,构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市的水资源管理水平,先后全面完成了连云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和成果鉴定。三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水资源专业规划。编制完成《连云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连云港市水资源调查评价》、《连云港市入河排污口整合规划》、《连云港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同时完成了连云港市地下水压采方案的编制。四是突出智能化水表安装,强化水资源管理基础建设,结合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我市实施了水资源管理“四个一”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取、排水口巡查制度,积极推广IC卡等新型计量设施。目前,市区、东海、赣榆智能水表安装率达到100%,灌云、灌南一次仪表安装率达100%。3.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城市资源水利开发的必然趋势节水型工业。近年来,我市完成了东海粮油公司、灌云县小伊造纸厂河水改水、灌云制板厂、赣榆县江苏东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金山化工等一批省级重点耗水大户的节水技术改造,并限制高耗水型工业企业的增加,提高科技含量,以增加附加值,在工业技改中注意引入先进节水工艺,提高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回用率,建立节水型工业城市。节水型农业。改变种植业结构。对我市东海、赣榆共计4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推广水稻节水生产技术,进行土地平整、良种化和平衡施肥、水稻“浅、湿”灌溉、井渠结合灌溉和耕作保墒技术等措施,使全市农业耗水总量大幅下降。节水型城市。对城市用水进行总量管理,建立分行业、分产业用水标准考核制度,对于用水大户的企事业单位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提高各单位的节水意识;大力发展城市中水回用、雨水利用以及海水利用,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减少污水排放。节水型社区。积极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同时根据《连云港市自备水用水企业节约用水考核办法》,制定节水型社区的考核标准,发展城市居住小区再生水利用技术,鼓励推广应用中水处理回用技术,建设节水型住宅。3.4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的协调,加强宏观指导,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海水淡化产业的扶持;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工程、制定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相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以自身为单元,建立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将自身作为典型性和代表性沿海城市,办好国家和地方两级示范区。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优化组合,实施以海水淡化为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作为重点课题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共同攻关,并给予经费保障;对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企业在一定时期实行减免税,努力提高国产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对海水淡化生产企业购置设备和技术改造给予贴息贷款,并适当降低营业税;培育淡化水市场。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及其设备制造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既可满足沿海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又将培育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结语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水资源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海水淡化,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问题,把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参考文献[1].梁建义.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国水利.2005(1):48-49[2].黄建才.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必然选择.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3)4-6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溶解度习题ppt课件新版粤教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