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PG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对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建议PG PG电子 APP
2023-08-14 阅读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水、空气与阳光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又成为发展生产的重要原料。没有水,农业就会歉收,工厂的机器就无法运转,城市人民生活就会陷入瘫痪。过去一般人总认为水是随处可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工农业的发展,需水量日益增长,因而全世界许多地方,已经感到水源紧张,甚至发生水源恐慌,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经济的制约因素,引起普遍关注。

  2020年4月20日,在世界地球日51周年前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潘文灿就“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建议”接受了《今日国土》杂志社记者独家专访。在专访中,潘文灿研究员表示:“我国应按照水资源的不同条件与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实施社会、经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相关文献和报道上发现,我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不知道这样表述是否准确,请您简单谈一下我们水资源总量和基本情况?

  潘文灿: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总水资源(淡水)共计年平均为2.8×1012m3,其中地表水为2.7×1012m3,地下水为0.8×1012m3(包括一部分与地表水的重复量),居世界第6位。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比较大,20世纪70年代统计人均水量,每年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亩均水量仅1770m3,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3/4,可见我国水资源并不富裕,必须十分珍惜,十分爱护,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80%,人口占全国的55%,耕地占全国的36%;北方(包括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却占全国64%,人口占全国45%,水资源总量却不到全国20%。

  我国水资源的另一特点,是雨量和河流经流量的季度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少水年和多水年,南方可相差2至4倍,北方是3至6倍,这造成水旱灾频繁,影响农业生产。

  记者: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发展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意义?

  潘文灿: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突飞猛进,我国水利投资达1000×108多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取得了巨大成绩。建成大、中、小水库近9万多座,总库容量4400×108m3,其中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分别为3380×108m3与457×108m3。全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为619×108m3,其中北方地区(包括东北、西北地区)约为438×108m3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71%。

  1.全国的农业、工业以及城市生活等用水,在20世纪末分别占总用水量的88.2%、10.3%和1.5%,可见农业用水是水的各类用途中最大用户。

  2.由于北方地多水少,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5,所以北方在农田灌溉用水方面供需矛盾最为突出。但我国北方PG PG电子 APP有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广大平原地区普遍蕴藏着比较丰富的地下水。据估计,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共约1500×108m3占全国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的78%,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达438×108m3,其中,农业用水约330×108m3,按比例计算,如全国7亿亩灌溉农田,近2亿亩是利用地下水。

  3.北方虽然水利化程度有较大提高,但有些地方缺水仍较严重,特别遇到连续干旱年,仍常常发生严重灾害。如何科学用水,开源节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前后,由于发展和急需用水,在以沈阳为中心的周围7个地市抽地下水,变成了负32米地下水大漏斗,到21世纪初,在华北地区,以山东德州市为中心,地下水已下降抽水,造成地下水负62米的一个大漏斗等。

  4.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有一部分咸水或微咸水,约占平原的面积17%,利用还不够。近年不少地方对改造利用咸水已取得成功经验。据统计,如华北平原咸水区每年的降水渗透补给量,达90×108m3。

  5.尽管北方水资源不足,但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仍很严重。例如华北地区一般定额为400m3/亩以上。而华北地区通过科学实验进行科学浇灌,每亩耕地用水只要150-200 m3左右,就能基本满足需要。西北地区灌溉用水浪费更为严重,据粗略估计,如河西走廊如果实现限额灌溉、储水灌溉,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用喷灌、微灌、覆盖等新技术就能全区节水13.34×108m3 ,相当于新扩保灌面积40万亩。

  记者: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潘文灿:党中央、国务院一再下文指出,国民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良性循环,防止由于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往往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大面积土壤次生盐碱化。有记载数据表明,1958至1991年期间,华北地区不适当的大规模引黄灌溉,修建平原水库,使盐碱地由2800多万亩,增加到6000万亩,这就是一个惨痛教训。内蒙古河套平原及宁夏银川平原,都是著名的引黄灌溉区,每亩用水高达700—1000m3以上,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2.西北内陆盆地土壤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据统计,面积共达1700×104亩。

  3.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种表现。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土地沙漠化在我国的发展十分严重,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政府已经开始重视。

  4.造成沙漠化的原因很多,例如森林、植被的人为破坏,无科学依据的大规模垦殖、拓荒,以及草场过度放牧等等。

  5.在黑河流域也发现类似情况,上下游之间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矛盾更严重。

  6.新疆很多内陆河流,也遭到类似命运。由于上、中游地区各类水利建筑大量消耗水资源,造成下游水流量严重衰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据有关方面统计,20世纪后30年来,全新疆沙漠面积扩大了3.4×104km2(3.4万平方公里),使5100×104亩的土地和草原被沙漠所吞没。

  记者:请你谈谈现在多数城市出现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和改善农村人畜饮水与扶贫之间的关系?

  1.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如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已由0.6×108人增加到22×108人,城市用水量由6.3×108m3增加120×108m3。2000年我国城市增加到640个,城市人口增加3.0×108到3.5×108人。城市生活用水从80年代的每年120×108m3增加到170×108m3,工业用水从每年450×108m3增加到700×108m3,今后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的需要用水量,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主要原因是工业用水的迅速增长,据1987年的统计,工业用水占72%,生活及市政用水仅占28%。这说明城市水资源的供需失调,主要是工业的增长与水资源供应不相适应造成的。

  3.我国北方大多数重要城市,均属工业城市,工业用水一般约占城市用水的60%至80%以上,而且大多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由于城市工业过度集中,用水量不断增长和地下水的开采强度超过了允许量,造成许多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出现水资源日趋衰竭的严重局面。

  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大提高,且越来越好。但原来一些贫困地区,绝大部分也都多少存在缺水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西南的岩溶石山地区,农民生活相对贫困,很大程度上都与缺水分不开。如果农村人畜饮用水得到完全解决,就能改善人民生活,达到扶贫、治贫的目的。广大农村不仅存在缺水问题,还存在水质不良,并分布多种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党中央十分重视关心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已采取改良水质,改换水源等措施,减低发病率,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重新分配水资源,缓和以至解决缺水地区的迫切需要,请您谈谈我国关于远距离跨流域调水的问题,以及急需规划和建设的相关问题。

  潘文灿:由于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特别是南北之间的巨大差异,如何进行合理调剂,缓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之间矛盾,已成为众所关注的议论问题。近40多年来,国家一直在规划,研究建设重大引水工程。有从长江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从松花江调水的东北北水南调工程,有从黄河引水的引黄济晋、济冀、济津等工程,以及新疆额尔齐斯河的北水南调工程等,都已取得成功。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全面规划与整体考虑,无限制大量引水、调水,也造成一些严重PG PG电子 APP后患,黄河就是一个突出例子,主要是黄河中上游沿河各省要发展经济的各项工作,要大量引水、调水,已使黄河下游发生断流或水少之虞,黄河从青海发源,流经甘肃等省,在山东省内入海,沿黄河各省、区、市对供水量有争议,1995年从3月14日至7月13日,下游断流110天,长约600公里。据统计,1995年由于断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亿元。

  记者:水资源是维系着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的基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由于水资源紧缺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的严重性。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现在请您就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影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建议,以此保护水资源环境,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

  潘文灿:我国应按照水资源的不同条件与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实施社会、经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1.根据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的特点,要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于地表水相互调剂,综合利用。

  2.推广一些合理调控水位,并注意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实行以丰补歉缺,扩大利用好水资源的经验。

  3.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与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相结合,改造利用咸水、微咸水水资源,严格防止由于不负责任,不科学方式,大水漫灌,造成有些地方土壤次生盐渍化。

  4.西北干旱地区、山区河流的径流量,可以说基本代表了全流域的总水资源量。因此,国家要及早花大力气统筹安排,上下游合理分配用水量。

  5.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的特点,在不同地区和地段进行水的重复利用,两次或多次利用。防止因片面追求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1.凡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局部地区与毗邻(或相邻)地区,上游与下游,以及城市用水与工农业用水等方面,都要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的全面考虑,合理调配。

  2.城市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即城市的空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供给条件,即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发展,应与水资源供应的条件相适应。

  3. 华北平原以德州市为中心、东北地区以沈阳为中心的地下水资源等,对城市用水及工业用水具有特别重要地位,一定要合理控制开采量,再也不能出现地下水成很深的漏斗状的现象。

  4.大城市应在查明水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在较大范围内分散性供水系统,防止水源的过度集中。

  5.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质污染;科学勘查,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确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废水净化再利用;节约生活用水,坚决防止浪费,逐步或分步建立科学的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三)加大长江、黄河的合理引水工程,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国家要继续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利用长江水调到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和中部靠北的省市的工程。根据我参加10多年南水北调工程的经验,东线从江苏省江都引长江水到北京,中线由湖北丹江口调水到北京。近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水利部门及沿线省市大力支持、配合下,投入2000多亿元,占用大量优质耕地,东线和中线建成,向华北地区、北京、天津等省市供水。获悉2020年后,国家还要考虑再搞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为此,认真做好地质勘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使西线工程依据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

  2.加强黄河的科学、合理的调水分配计划。加强松花江调水、东北北水南调工程等。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防止水生态环境恶化,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才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正确途径,为保护地球作出一点贡献。

  1.2019年,我国有700多个城市,城市人口达7.6亿,农村人口6亿多,13亿多人口生活用水,将来人口还会增加,农民进城镇还会增加,需要考虑城市用水的规模。

  2.2019年,我国GDP已达90万亿元,将来GDP发展到150万亿元、200万亿元,人均收入增加,生活、生产用水都会一定量增加,必须早作战略规划。

  1.要创新科技增水、用水、节水的技术。如何地上水、地下水调配使用,雨水利用,海水制成淡水等科学技术。

  2.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海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4.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站备案号:黑ICP备2020004697号      Copyright © 2020-2023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新风路6-1号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C1、C2、C3座1219室 :15246062972
友情链接 :
  • BB电子
  • 半岛·官方网站
  • IM电竞
  • 开云真人
  • 168体育
  • 完美体育